磨課磨心亦磨神,煉技煉志更煉人
——《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》賽課后小記
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已經圓滿落幕一段時間,完成了一件事情,我其實不愿意去回顧太多,一方面是想起來就太磨神:題目的反復商討,教學設計的不斷修改,PPT課件的一點點完善,教學“臺詞”的一句句打磨以及最后的登臺亮相與謝幕。另一方面是逃避反思:完成了一件事,總覺得不如自己預設的完美,但又總是逃避直面問題。借此機會,反思小記一篇,給這磨煉人心志的賽課活動畫一個句號,同時也鼓舞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投入更多的熱情與精力。
我是學校“青藍工程項目”的一份子,我的師傅—唐波老師,長年擔任數學組備課組長工作,是一名博學幽默又資深的優(yōu)秀教師。在本次比賽活動中,他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與鼓勵,我由衷地感謝他。在比賽之初,缺乏賽課經驗的我毫無頭緒,不知道上什么內容,擔心上課上不出亮點丟臉,師傅鼓勵我擺正心態(tài),當成一堂隨堂課,重在參與過程,按照規(guī)則要求,算一下比賽時間,課程進度大概到什么內容再確定課題。我們討論了最近的教學章節(jié)《三角函數》全章內容,交流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等相關細節(jié),最后敲定出《三角函數模型的簡單應用》這個課題,這節(jié)課是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函數圖象和性質的前提下來探究模型應用,充分體現了函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思想。確定了課題后,師傅告訴我要好好研磨教材,充分利用教材探究實例,合理拓展創(chuàng)新,反復修改教學設計,確定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,課堂例題,當堂練習,打磨每一句提問與引導的語言。這些都是磨神磨心的瑣碎環(huán)節(jié),卻又是煉人煉技的絕佳機會。
整個備賽過程,大概在確定好教學設計,完善好教學課件后達到第一個興奮點,這個時候所有的瑣碎完成一大半,每天起床就開始改PPT的日子終于過去了,翻著課件,腦袋里就不自主浮現出上課的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,感慨:賽課也沒有那么讓人抗拒,付出是會有所收獲的。我把課件PPT打印出來,一張張地批注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我的設問與引導,謹記師傅教導的,應用題文字語言較多,一定要抓住主線,語言凝練,切忌拖拉冗長!循循善誘,以學生為本,由淺入深,一步步讓學生感受到應用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。大概是在比賽當天達到第二個興奮點:就像一個自編自導的導演,在作品亮相前沉浸在自我興奮的狀態(tài)中,以及作品亮相后,難免會產生自我質疑。
這節(jié)課雖然得到了大家各方面的肯定:引入的新意,課程的趣味性,層次性。甚至有個聽課的化學老師后來跟我感嘆:原來數學可以這么簡單又有趣!但是我自己仍然對一些地方不能釋懷!這些是我自身還需要錘煉的地方!比如:備課太過用心,備學生不到位。教師寫教學設計類似編劇寫劇本,但是編劇的劇本有演員背臺詞照著演,我的教學設計卻只有我一個演員背過臺詞。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小主演們會有怎樣的發(fā)揮。我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我才發(fā)現,我認為簡單的參數計算,學生們可能還需要更多的練習來掌握和熟悉。這一點有一點打亂我預設好的節(jié)奏。如果是平常的一堂課,我可以非常靈活得變化一下課堂內容,再通過練習強化一下這個點。但是這堂課,因為我已經卡好了時間,我只能把一個原本該學生展示練習結果的環(huán)節(jié),變化為教師講解再次梳理了難點,然后繼續(xù)預設的探究學習。此時此刻在腦海里再現這一場景的我,有點頓悟所謂備學生的道理:資深的老教師憑借一年又一年一點一滴累積的豐富經驗,已經對學生重難點的掌握情況了然于胸。而缺乏經驗的青年教師還猶如小馬過河,問題發(fā)生了才洞察到然后才及時調整。師傅們經常囑咐徒弟的“多聽課”應該也是這個道理,作為一個課堂的旁觀者,在別人的課堂多去學習感悟他人的教學節(jié)奏,多去觀察學生的課堂反饋。做到在自己的課堂上有的放矢,收放自如。
最后,總結反思太多也沒有意義,青年教師就應該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磨煉自己的專業(yè)技能??!希望2021年的自己,不要懶惰!
撰文:劉亦菡
圖片:教科室
審核:劉旭
上傳:鄒濤